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马尔可夫过程分别对共因失效和载荷共享失效两种相关失效的系统平均失效时间进行了建模分析。针对同时出现两种相关失效的武器系统进行了实例分析,并将结果和不考虑相关失效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相关失效分析在可靠性分析和评价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2.
本文推导出等截面弹性压杆稳定性的一般表达式。17种在各种边界条件下的弹性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公式均是它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43.
为了合理利用车辆资源,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法与模糊数学优化法,为广州市邮政局车辆运能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附有项目软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这样,对合理利用邮政车辆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本文结合汽车空调系统的装修实践,以热舒适条件为评判标准,根据空调制冷系统的性能计算和车箱热载荷计算,提出了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选用依据及其优化分布的若干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5.
本文揭示了神经计算的本质──并行分布处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时间步的概念。分析了映射算法的两个重要概念──负载均衡和通讯开销,并提出了映射分配准则。在神经网络的映射分配中引入图论的有关思想,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神经网络映射算法──吸收算法。最后给出了重要的试验结果,这些数据表明吸收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映射算法。  相似文献   
46.
基于弹药安全性的运输装载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弹药装载决策业务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各项决策要素,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一种基于弹药安全性的运输装载决策系统,收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7.
针对多边形并行栅格化中的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划分方法,主要包括:迭代计算划分线的位置,在每次迭代中保证分块间的计算量大致均衡,完成数据划分、实现负载均衡;提出基于二叉树的划分结果融合策略,以解决跨边界多边形的融合问题。在多核CPU环境下实现并行算法,选用多个典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多边形数据集,所提方法较传统方法可获得更高的并行加速比和更好的负载均衡;针对大数据量数据集,以多边形节点数为度量标准可更精确地估算分块计算量,从而更好地实现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48.
基于轴对称截锥壳单元,建立了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塑性极限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应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LAFEMAT专用软件.该软件通过分步加载,计算每一载荷步作用下组合壳单元的应力状态,采用一系列弹性计算方法模拟弹-塑性计算,直至组合壳达到极限状态,从而求得极限载荷.实例证明:该专用软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49.
针对多个虚拟网络同时映射时资源统一优化分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微粒群优化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MSC-VNE),提高底层网络资源利用率及全局负载均衡性能。建立了虚拟网络映射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将单个虚拟网络映射作为一个子群,并采用多子群协作优化的方法在子群映射时通过相互信息交换进行协同进化,最终达到全局资源的优化分配。仿真结果表明,与典型成果相比,提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底层网络资源利用率和虚拟网络构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0.
UDP协议的海量信息快速传输解决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在网络上提高大容量信息传输速度的实现方案和算法。它对传统的文件传输方式进行了改进,将点对点的传输转换成多点对一点的传输。对数据源的识别、缓冲区的管理、负载的分配、流量的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说明。该算法简洁、灵活、高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